用玻璃彈珠來揭密!速度與重量交織出的「能量」秘密 —— 動能與功的實驗指南
我是科學訓練師桑子研。每天都是一場實驗。
保齡球用力撞倒球瓶的力道,還是投手投出的球,「咻!」一聲插進捕手手套的衝擊力。在這些充滿力量的現象背後,其實藏著一個有趣的科學祕密:那就是物體所擁有的「能量」轉變成「做功」的瞬間。
這次,就讓我們動手做一個用身邊道具就能完成的簡單實驗,來揭開能量的真面目吧!一起來解開這個謎團:一個移動中的物體,到底蘊藏了多少「做功」的能力呢?
出發!尋找能量的真面目!
聽到「能量」(Energy),你可能會覺得有點難。不過,在物理學界,它的定義非常簡單:「能量,就是物體『做功的能力』」。在我們這次的實驗中,我們將觀察一顆滾動中的球所擁有的「動能」(Kinetic Energy),能夠把一顆三號電池推多遠(=做了多少**「功」**)。
這次實驗的主角是:軌道上滾動的球、放在軌道終點的三號電池,以及測量球速的秘密武器——「Be-Spee」測速儀。
這個「Be-Spee」非常厲害,能瞬間測量通過物體的速度。它在各種實驗中都超級好用,如果你是個科學迷,絕對值得入手一個!

ビースピv
我們特地準備了幾種不同質量的球,像是彈珠、鐵球、黃銅球等等,讓學生自由選擇。實驗任務是:讓球滾下去撞擊三號電池,並記錄當下的「球速」和「電池移動的距離」。想知道最後會得到什麼結果嗎?
如果使用比較大的彈珠,像這樣墊高軌道(「下駄をはかせる」是架高的意思),會更容易撞到電池的中心點喔。
測量球的質量時,用個小杯子裝起來會更方便,這樣球就不會滾走了。

電子天秤とカップ
這次實驗測到的原始數據,我們也公開在這邊了。歡迎你拿去自己分析看看!
運動エネルギーと仕事の実験データ(エクセル)
找出藏在圖表中的秘密!〜速度與做功的關係〜
實驗收集到的數據,可不能只是看看就擺著!科學探索最精彩的部分,現在才要開始。讓我們用「電池移動的距離(做功的大小)」當縱軸,用「球的速度」當橫軸,畫出一個圖表。
這是學生們實際測出來的數據。看得出來他們有多麼努力投入吧!

生徒のグラフ作成例
把所有數據點出來,你有沒有看到一條漂亮的拋物線(曲線)出現了?
這條曲線看起來好像很複雜,但其實只要施展一個「魔法」,它的真面目就會現形!這個魔法就是:把橫軸從單純的「速度」,變成「速度的平方(速度 × 速度)」!
有沒有!剛才那條曲線就像騙人一樣,變成了一條美麗的直線!這說明了電池移動的距離(做功)與球的速度平方成正比。也就是說,速度變成 2 倍,做功就變成 4 倍;速度變成 3 倍,做功就變成 9 倍!是不是很驚人?這強烈地展現了速度所蘊含的巨大力量。
重量也是力量的來源?〜質量與做功的關係〜
速度的秘密解開了。那球的「質量(重量)」又是怎麼影響的呢?就算速度一樣,輕的彈珠和重的鐵球,推動電池的力道一定不同。現在,我們利用剛才圖表的數據,找出球速在 2 m/s 時,不同質量的球所推動的距離,並把它們畫成圖表。
這次,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漂亮的直線關係!這代表了做功的大小,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。你的直覺是對的:越重的球,威力就越大!
實驗解開了能量的真面目!
來,把我們這兩個發現合起來看:
・做功與物體的「速度平方」成正比。
・做功與物體的「質量」成正比。
從這兩點,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物理學中極為重要的法則:「物體所擁有的動能,與該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」。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動能公式的本質!
如果你疑惑:「咦,那個
2
1
是從哪來的?」你真是問到重點了!這個「
2
1
」的係數,其實是從更高等的計算中推導出來的。在實際的實驗裡,由於摩擦力、空氣阻力、以及碰撞時轉化成的聲音和熱能等等,會有很多能量損耗,所以結果不會完全吻合公式。但透過這個實驗,你是不是已經親身感受到了能量由「質量」和「速度的平方」所決定的這個基本原理了呢?
不再只是在書桌上背公式,而是親手操作、親自發現自然法則。這就是科學最迷人的地方啊!
以下是學生們實際進行的其他實驗情形。這次他們是改變球滾下來的高度,來探討「位能」(Position Energy)和做功之間的關係。這裡面也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喔!
相關文章看這裡
聯繫與合作邀約
想讓科學的神奇與有趣更貼近生活嗎?我們整理了許多可以在家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,都很簡單易懂。歡迎多多搜尋看看!
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(Kuwa-chan),請點選這裡
・各種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科學顧問、演出等),請點選這裡
・文章更新資訊都在X上發布喔!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