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用 1 顆二氧化錳!讓你的氧氣製造實驗秒成功!教科書沒教的 5 大關鍵技巧。

我是科學訓練師桑子研。每天都是實驗日。

大家都很熟悉的消毒液——「雙氧水」。您知道嗎?其實我們可以從這種液體中取出我們生存不可或缺的**「氧氣」**!這次要介紹的是國中一年級的理化課也會進行的、利用身邊材料製造氧氣的實驗。這個實驗看似簡單,但其實想要成功需要一點小訣竅。我們將從準備到整理,仔細地傳授教科書上沒有寫到的、能有效縮短時間並大幅提升成功率的專家秘訣。來,讓我們一起窺探科學的世界吧!

準備材料

     

  • 雙氧水(3% 過氧化氫水溶液)7mL
  •  

  • 二氧化錳
  •  

  • 試管 3 支
  •  

  • 火柴
  •  

  • 線香
  •  

  • 熄火罐/燃燒殘渣盒
  •  

  • 濕抹布
  •  

  • 石灰水

為什麼雙氧水會產生氧氣?實驗的機制
到底為什麼雙氧水會產生氧氣呢?雙氧水的真面目是**「過氧化氫(H₂O₂)」**的水溶液。這種過氧化氫有些不穩定,放著不動時會慢慢分解成水(H₂O)和氧氣(O₂)。

2H₂O₂ ⟶ 2H₂O + O₂

能戲劇性地加快這個反應速度的,就是黑色粉末**「二氧化錳(MnO₂)」。二氧化錳扮演的角色是「催化劑」**,它能推動化學反應進行,但自身卻不會發生變化。它就像是馬拉松選手身旁,能加速跑者步調的陪跑員一樣。

省時又成功!實驗步驟與專家訣竅
訣竅 ①:二氧化錳只要「顆粒狀」的一顆就好!
二氧化錳有粉末狀和顆粒狀,但強烈建議使用顆粒狀。

粒状の二酸化マンガン

如果使用粉末狀,因為與過氧化氫接觸的表面積過大,反應會一口氣進行得太快。可能會看到猛烈起泡後,反應瞬間就結束了。相比之下,顆粒狀能讓反應溫和且持續較久,讓你有充分的時間收集氧氣。用量方面,**「一顆」**就足夠了。

訣竅 ②:3% 雙氧水就夠用!實驗前再準備
在藥妝店就能買到的雙氧水(3% 過氧化氫水溶液),就能產生足夠的氧氣。這個濃度即使不小心沾到手上,馬上沖洗也不會有大礙。

オキシドール

由於過氧化氫容易分解,最好在實驗前才將所需份量倒入燒杯等容器中,讓學生各自取用,這樣流程會更順暢。

訣竅 ③:反應太慢?這時就「加溫」!
試管可以事先放在水裡。

在冬天等氣溫較低時,化學反應的速度往往會變慢。「覺得氧氣好像出不太來啊…」這時候,請準備一個裝有熱水的大燒杯,然後將正在反應的試管浸入熱水中。溫度升高會使分子運動變得活躍,反應就會大幅加速。

※ 為了安全起見,請不要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操作,要用手穩穩地拿著進行實驗。

訣竅 ④:確認「助燃性」!
這是確認收集到的氧氣性質的關鍵環節!當你將點燃的線香放進試管中… 即將熄滅的火焰會發出「啵」的一聲,再次燃燒起來,火焰變得更旺盛。這是因為氧氣具有**「幫助物質燃燒的作用(助燃性)」**這一性質。我們透過呼吸吸入氧氣,也是為了在體內燃燒養分來獲得能量。它正是支撐生命的氣體!

訣竅 ⑤:用石灰水證明「不是它」
接下來,在第三支試管中倒入石灰水並搖晃。結果是… 什麼都沒發生,石灰水保持透明。

石灰水の変化なし

這可不是失敗。石灰水是用來檢測**「二氧化碳」的試劑。沒有變混濁,就證明了「生成的氣體不是二氧化碳」**。這也是一個很棒的實驗成果!

安全的善後處理方式
二氧化錳是催化劑,實驗後會原封不動地留下。如果直接倒入水槽可能會造成堵塞,所以請先倒入濾網等容器中過濾,再清洗試管。

二酸化マンガンの片付け

同時,也趁這個機會掌握試管刷的正確使用方法吧!

試験管の洗い方

掌握了這些訣竅,就能在約 50 分鐘的課程時間內順利完成實驗。接下來就挑戰二氧化碳和氫氣的產生實驗吧!

マッチでドキドキ実験!水素を燃やしてみたら…!?(水素の発生実験)中学1年

關於聯繫與委託
讓科學的奧秘和樂趣更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在家就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。歡迎多多搜尋!

《科學創意筆記本》的內容已出版成書。詳情請見這裡

關於營運者桑子研,請見這裡

各類委託(撰稿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監修、演出等)請見這裡
* 文章更新資訊在X 上發布中

科學創意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