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動鉛筆筆芯也能當電極!? 用「氯化銅的電解」追蹤化學變化(微量實驗更環保!)
我是科普講師桑子研。每天都是一場實驗!
各位,提到科學實驗,你們會想到什麼呢?可能腦中會浮現一排排的燒杯、錐形瓶,還有很多看起來很複雜的化學藥品吧?不過,其實有更簡單、更環保的方式,一樣能深入了解科學的核心奧秘喔!這次,我們就來介紹一個在中學理化課很常見的實驗:「氯化銅電解」,但會用一種超級小的實驗器材( #微孔盤 )來進行,也就是「 #微型化實驗 」(Microscale Experiment)。這個實驗可不是只有通電而已,原本漂亮的藍色溶液會變成透明,然後會跑出你沒看過的**「金屬」**!這種像變魔術一樣的化學變化,你可以在眼前親眼見證喔!
小型實驗室「微型化」的迷人魅力這次我們做的「 #微型化實驗 」,是我以前任教的學校就有在推廣的方法。因為它把化學藥品和水的使用量降到最低,所以實驗後產生的「廢液」可以大幅減少。它的最大優點就是,既環保,準備和收拾工作又簡單,而且實驗起來更安全有趣!因為實驗的規模很小,所以變化常常發生得很快,非常適合觀察!想更了解微型化實驗的朋友,請務必點開這篇論文來看看。裡面很詳細地整理了實驗的細節,還有氯化銅溶液的配製方法。
底下就是實際實驗的樣子!先來看段影片吧!
實驗準備與「原來如此!」的巧妙設計實驗要用的「氯化銅溶液」是藍色的液體。在理化實驗中,我們會精確計算藥品的濃度來準備。
【10% 二水合氯化銅(Ⅱ)水溶液的配製方法】
二水合氯化銅(Ⅱ)CuCl2⋅2H2O 式量 = 170.48
要配製 10% 的水溶液時,需量取扣除結晶水後是 10g 的量。由於 CuCl2=63.5+35×2=133.5 ; 2H2O=2×18=36 ,所以:
因此,將 13g 的二水合氯化銅(Ⅱ)晶體加水至 100g 即可。
這裡出現了一點專業的計算,這是因為在配製水溶液時,如果晶體中含有「結晶水」就需要做這個調整。不過,有個好消息是,這次實驗的氯化銅濃度不用太高也沒關係(3% 也可以喔)!論文裡建議在一個槽孔(實驗的洞)裡放 4cm3 ,但我為了比較,也準備了 1cm3 的量。順帶一提,假設一間學校有 40 人的班級(分成 10 組,每組 4 人)要進行實驗,所需的總量也只是 $4cm^3 \times 10 = 40cm^3$ 。就算全校有 4 個班級一起做,總共也只需要 $160cm^3$ (大約是一個牛奶盒的六分之一)!是不是超級環保!
(這次因為想做比較實驗,所以多做了一些)實驗步驟與安全小撇步實驗方法很簡單:
- 將二水合氯化銅(Ⅱ)水溶液倒入槽孔中。
- 插入碳棒電極,並施加 5V 的直流電壓。
- 觀察陽極(+極)和陰極(-極)發生的變化。
- 檢驗陽極和陰極產生的物質。
這裡有個很有趣的小撇步!我們可以用「2mm 的粗自動鉛筆筆芯」來取代實驗用的碳棒電極!
|
自動鉛筆的筆芯跟鉛筆芯一樣是**「碳」**做的,所以很會導電!不過,這裡有個超重要的點,就是要**「防止短路」。如果正極(+極)和負極(-極)在溶液裡碰到一起,電流就會直接從電極之間流過去(短路),而不是流過溶液進行電解,這樣實驗就會失敗,而且非常危險!所以我們用小塊的保麗龍來製作固定電極的底座**。就算沒有保麗龍,也要非常小心地將電極**「八字形」**張開,絕對不能讓它們碰在一起!

八字形是關鍵
電路我們是用一個電源裝置分接出來,讓兩個實驗可以同時進行。電壓設定在 5V。
開始實驗!藍色溶液大變身裝好電極,開始電解!仔細觀察溶液…變化馬上就出現了!在陰極(-極)那邊,可以看到有些茶色的物質開始附著上去。而在陽極(+極)那邊,則開始冒出細小的泡泡。
再持續通電大約 10 分鐘…原本鮮豔的藍色溶液竟然完全消失,變成透明的了!(※如果想加速,可以用 9V 左右的電壓,但要更小心短路喔!)
解謎時間:「消失的藍色」和「出現的泡泡」是什麼?來揭開這些奇妙變化的真面目吧!首先,溶液的**「藍色」,其實是「銅離子」($Cu^{2+}$)**這個粒子造成的。當氯化銅($CuCl_2$)溶於水時,它會分成銅離子($Cu^{2+}$)和氯離子($Cl^-$)。【陰極(-極)發生的變化】陰極(-極)會吸引帶有正電的**「銅離子」($Cu^{2+}$)。它們接著從電源接收到電子($e^-$),變成電中性的「銅」($Cu$)原子。附著在電極上的茶色物質,就是銅**!因為溶液中的藍色「銅離子」不斷變成「銅」附著上去,所以溶液的顏色就消失,變透明了。【陽極(+極)發生的變化】陽極(+極)會吸引帶有負電的**「氯離子」(Cl−)。它們把電子(e−)交出去後,變成「氯」(Cl2)這種氣體(Gas)。那些不斷冒出來的泡泡,就是大家在游泳池消毒水味很熟悉的「氯氣」**!氯氣具有**「脫色作用」**,也就是讓顏色消失(漂白)的能力。我們讓學生自由發揮,想辦法驗證氯氣。有的組別是在濾紙上滴水性墨水(紅色),然後放在陽極附近確認脫色反應;有的把濾紙浸入溶液;也有的把水和墨水放到隔壁的槽孔,引導泡泡過去等等,方法五花八門。
除了水性墨水,我們還發現用綠色螢光筆來做脫色反應,顏色的變化會特別明顯!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發現。
拓展科學的連結實驗到這裡還沒結束喔!附著在陰極(-極)上的**「銅」,我們把它取出來放在濾紙上,再用湯匙等工具磨擦,就可以看到它發出閃閃發光的金屬光澤**!此外,還有組別是用瓦斯噴槍來燃燒溶液和附著的銅,確認**「焰色反應」**。銅在火焰中會發出青綠色的火焰,這就是用於煙火發色的原理。透過各種方法來確認自己取出的物質確實是「銅」…這正是科學最迷人的地方!比起只死背「電解」這個詞,親身體驗物質在眼前發生變化、顏色消失、新物質誕生的瞬間,會讓化學的樂趣大增。這真的是一個充滿各種發現的超棒實驗!關於微型化實驗,我也買了這本書來研究。
聯繫與合作邀約想讓科學的奧秘和樂趣更貼近生活嗎?我們整理了許多在家就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,歡迎多搜尋看看!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,請看這裡・各種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課、電視顧問、出演等),請看這裡・文章更新資訊都在X上發布!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