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生大剖析!從理科角度學習種子的構造(無胚乳種子)
我是科學教練桑子研。每天都是一場實驗啦!

🥜 花生(土豆)種子的超級大觀察 🥜
在超市架上排得整整齊齊的花生,當成下酒菜或點心,撥開殼喀滋喀滋地吃掉,這是多麼稀鬆平常的畫面啊。不過,你知道嗎?那小小的一粒花生,其實藏著植物傳宗接代、延續生命的超級壯闊故事喔!
老實說,我們平常隨手抓來吃的花生,跟很多其他植物的種子比起來,有個非常獨特的個性。那就是它沒有「胚乳」,屬於「無胚乳種子」。
讓我們把目光轉到我們的主食——米飯。米粒屬於所謂的「有胚乳種子」,裡頭有「胚」和「胚乳」這兩個部分。這個胚乳,可以說是植物寶寶(胚)長大的專屬能量補給站。整顆米粒裡面,塞滿了它發芽生長需要的營養。我們常吃的白米飯,就是把米粒外殼(稻殼)、米糠和胚芽都去掉之後,單純剩下的這個「胚乳」。換句話說,我們每天都在享用植物寶寶的「愛心便當」啦!這樣想想,是不是覺得自己好像也分享到了一點生命的活力,感覺有點神祕呢?
植物種子從無到有的過程,簡直像一連串的小小奇蹟。首先,花朵中央的雌蕊接收到從外面飄來的花粉。接著,在雌蕊根部的子房裡,與花粉結合的胚珠,就會慢慢地長大,變成一顆種子。
花生到底把營養存放在哪裡啊?
好啦,現在把話題拉回到我們沒有胚乳的花生身上。花生沒有像米粒那樣的胚乳。那它發芽需要的營養,到底是藏在哪個祕密基地呢?

只要仔細觀察花生,答案就會自動浮現囉!其實,我們吃進肚子裡的花生大部分,就是植物的「子葉」這個部位啦。發芽需要的營養,就是滿滿地儲存在這兩片子葉裡。沒錯,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花生,原本是植物胚芽長大前最重要的營養倉庫啊!
【準備好這些東西】
- 花生(建議帶殼的比較好觀察)
- 放大鏡或是實體顯微鏡
- 美工刀或鑷子
- 筆記本和筆
【觀察步驟】
- 先看看花生的外表
- 首先,拿一顆帶殼花生,摸摸看殼的硬度和形狀。
- 如果跟小朋友說,花生是「在土裡長大的豆子」,他們會更有興趣喔!
- 撥開殼,把種子拿出來
- 慢慢地把殼撥開,取出裡面的種子(花生仁)。
- 這時候,要確認種子是兩半的。

- 仔細看種子的內部構造
- 用放大鏡或顯微鏡,觀察種子的表面。
- 把種皮剝掉,試著找出裡面的「幼芽」和「幼根」。
- 子葉就是儲存發芽營養的地方,也就是我們吃掉的部分。

- 和其他種子比一比
- 拿有胚乳的種子(像是米粒或玉米)來做比較,差異會更明顯。
- 這樣就能輕鬆理解「無胚乳種子」和「有胚乳種子」的差別囉!
其實,花生在還沒長大(年輕)的時候,也是有胚乳細胞的。所謂的「無胚乳種子」,指的是當種子可以散播出去的時候,胚乳就看不見了。因為胚乳的細胞被用來讓子葉長大啦。
我們平常不經意吃下的食物,只要用科學的角度來觀察,就會有新的發現!下次你再吃花生的時候,請一定要想起「子葉」、「胚」、「胚乳」的差別喔!這邊也推薦你看一下:
想找我們合作或問問題嗎?
讓科學的奧祕與樂趣更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許多在家就能玩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。歡迎多多搜尋我們的文章! 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,請看這裡 ・各種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課、電視顧問、演出等),請看這裡 ・文章更新資訊會在X上同步發布!
科學的梗頻道持續更新實驗影片中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