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是樹葉!櫻花葉中隱藏的「紅色小粒」與螞蟻的共生祕密

我是科學訓練師 桑子研。每天都是一場實驗。

本篇文章也有廣播版哦!

提到賞櫻的主角,當然就是那美麗的花瓣。但是,花謝之後,您曾仔細看過那支撐主角的「葉子」嗎?你可能會想:「這不過就是一片普通的葉子嘛。」然而,這片再尋常不過的櫻花葉,卻是國中一年級學生踏入科學世界的最佳「藏寶圖」!這片看似普通的綠葉,為什麼會是理化課第一個主題的最佳選擇呢?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秘密。

培養「觀察力」的最佳教材

在國中一年級的理化課開始時,我會讓學生從「素描/寫生(Sketch)」開始。這是訓練科學基礎能力——「觀察」與「記錄」——的絕佳機會。

然而,選擇什麼作為第一個主題,確實會影響學生「觀察力」和「感受樂趣的能力」。這時候,我大力推薦的就是這片「櫻花葉」。

櫻花葉是春天到初夏隨處可見、非常貼近生活的東西。學生會因為「看過它,覺得很簡單」而輕鬆面對,這點讓它成為絕佳的入門教材。

不只是鋸齒狀!一連串的小小「問號」

不過,有趣的地方從這裡才開始。當學生開始素描時,他們會接二連三地遇到小小的「新發現」,然後就停下筆來思考。例如,葉子邊緣的鋸齒狀。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鋸齒,仔細一看,會發現左右兩邊並非完全對稱,而是有些許不規則。

葉脈的紋路看似從中央規律地延伸出去,但其實每一片都有點「個性」。有些葉尖甚至會像「睡亂的頭髮」一樣,往奇怪的方向翹起來。

葉子裡藏著「紅色小顆粒」的秘密

而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,是一個重大的發現。那就是他們會注意到:「葉子和莖的連接處,好像有一顆紅色的小顆粒!」

這就是被稱為「蜜腺」的特殊器官。它看起來像一顆小小的紅豆,觀察力敏銳的學生會立刻注意到它。透過素描這種「仔細觀看」的過程,學生才會第一次發現這個神奇的小顆粒,並自然而然地產生「這是什麼?」的疑問。然後,從這裡開始,調查、猜測等科學探索活動就啟動了。

櫻花「雇用螞蟻」的驚人求生策略

在課堂上,我不會立刻給出答案(我會說:「你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地方!等等自己去查查看吧。」)。但是,作為老師,如果知道這個故事背後宏大的情節,就能更深入地傳達科學的樂趣。事實上,這個蜜腺是櫻花樹用來「聘請保鑣(Bodyguard)」的「酬勞」。

蜜腺確實會分泌出甜甜的蜜汁。螞蟻會被這些蜜汁吸引而來。接著,螞蟻為了換取蜜汁,一旦發現想吃櫻花葉的天敵(例如天蛾的幼蟲等毛毛蟲),就會主動攻擊,把牠們趕跑。

植物和昆蟲彼此互利、互相幫助——這種被稱為「共生關係」的自然界精彩戲碼,就隱藏在那顆小小的紅粒中。這張照片是我偶然拍到的,是螞蟻爬到蜜腺上,正在吸食蜜汁(?)的樣子。

如果能讓學生透過仔細觀察平時不以為意的事物,而產生「大自然真有趣」、「我還想知道更多」的想法,那這堂課就是大成功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,素描不只是畫圖的作業,而是創造發現和驚喜的科學入門,那就太棒了。

課程準備重點

  • 使用的教材:最好是當天採摘的新鮮櫻花葉(沒有枯萎的),兩人一片即可。

  • 放大鏡、素描紙、鉛筆。
  • 指令:讓學生素描櫻花葉 5 分鐘。之後,在班上分享他們發現了什麼。

在觀察前,花時間提問:「你們覺得可以注意哪些地方呢?」

  • 如果能明確指出幾個觀察重點,例如葉子的邊緣、葉脈、與莖的連接處等,會讓過程更順暢。
  • 如果學生發現了蜜腺,一定要大方稱讚:「觀察得很仔細!」並讓其他學生也去尋找,這樣能帶動全班氣氛。

我們的目標是設計一堂課,讓學生從自身經驗中體會到「觀察並描繪」的樂趣。櫻花葉正是踏出這第一步的最佳選擇,可說是「身邊大自然的活教材」。關於理化課素描的訣竅,就留到下回再談,不過我建議大家可以先試著加入約 5 分鐘的素描練習。

聯繫與合作邀約

讓科學的奧秘和樂趣更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許多在家就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,歡迎大家多多搜尋參考! ・關於經營者 桑子研,請參考這裡 ・各種合作邀約(撰稿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節目監製/出演等),請參考這裡 ・文章更新資訊會在X上發布
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