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度計停住了?熔化瞬間的「潛熱」大作戰!一場你不能錯過的科學戲碼
我是科學訓練師——桑子研。每一天都是場實驗!
巧克力在手掌上融化,水放進冷凍庫變成硬邦邦的冰塊。在我們身邊,物質改變型態的「狀態變化」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到處都在發生。但是,你有沒有好好觀察過,在這個變化正在發生的時候,物質的「溫度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其實,這背後藏著一齣超級精彩的科學大戲!今天,我們就來以國中理化實驗中很常見的**「棕櫚酸」**為主角,一起來探險這個神奇的溫度變化世界吧!
「棕櫚酸」到底是什麼東西?
「棕櫚酸」這個名字,你可能聽起來有點陌生。但事實上,它跟我們的生活超級貼近喔!
棕櫚酸是一種「脂肪酸」,顧名思義,它是從油棕(棕櫚樹)榨出來的棕櫚油裡面的主要成分。我們平常吃的加工食品、洗澡用的肥皂、化妝品等等,很多東西都含有它。在室溫下,它長得像一塊白色的固體奶油;但有趣的是,只要一加熱,它就會變成透明的液體。
在化學世界裡,它的長相(化學結構式)是這樣:你可以看到一長串**碳原子(C)**排得整整齊齊,這就是它細長外型的特色。
開始實驗!溫度計數字裡隱藏的劇情
好啦,實驗終於要開始了!這次實驗的目標,就是仔細觀察棕櫚酸在加熱過程中,從固體變為液體的那個瞬間,溫度是怎麼變化的。我們要親手重現課本上那個「熔化曲線圖」!
需要的設備與準備
如果在課堂上進行,你需要準備以下器具:
• 棕櫚酸(一點點就好。它很安全,容易操作)
• 試管(或小燒杯)
• 溫度計(數位或傳統的都可以)
• 加熱設備(熱水、電熱板等)
• 計時器
• 試算表或繪圖紙(給學生記錄用)
設備的架設方式就像下圖這樣。
棕櫚酸變成液體的溫度,也就是**「熔點」,是62.9℃**。一過了這個溫度,好戲就要上場了!
實際加熱後,你會發現…
• 快到 60℃ 時,咦?怎麼溫度上升的速度變慢了…
• 白色的固體,漸漸變成透明的液體了!但溫度卻一直停著,沒什麼變!
• 當所有物質都變成液體的瞬間,溫度又再次飆升起來!
看到眼前發生的變化,大家一定會忍不住「哇~」地叫出聲。這就是課本上的圖表,真實在你眼前上演的時刻!這次我們把記錄整理到試算表並繪製成圖。這是我們的記錄檔案。
成功的關鍵在於「溫水」!
想要捕捉到這個感人瞬間,其實有個小撇步!實驗成不成功,**「加熱方式」**是個重要的分水嶺。
從冷水開始加熱的話
舉例來說:
→ **花太多時間了!**上課時間根本來不及到達熔點…
直接用熱水(高溫)開始加熱的話
舉例來說:
→ **太快了!**溫度變化一瞬間就跳過去了,錯失了溫度停滯的關鍵時刻…
從溫水(約 30℃)開始加熱的話
→ **這就是最佳選擇!**溫度會緩緩上升,讓我們能從容不迫地觀察到狀態變化的整個過程!
為什麼?溫度上升會「停住」的奧秘
實驗中最有趣的一點,就是物質在從固體變為液體的過程中,雖然持續加熱,但溫度卻幾乎沒有上升,出現「停滯不前」的狀態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
解開這個謎團的關鍵,就在於**「潛熱」**。
正如字面上的意思,它是「潛藏起來的熱量」。固體狀態時,許多分子緊緊手牽著手,排列得非常規則。當我們把熱能這個「能量」加進去,分子們就會開始抖動,溫度也跟著上升。
然而,一旦到達熔點,這些加進去的熱能,就不是用來提高溫度,而是被用來把分子們緊握的手拆開,讓它們可以自由活動。這就是「狀態變化」的真面目!
在所有分子都鬆開手,變成可以自由跑動的液體之前,熱能會一直專注在這個「解開手」的工作上。所以,溫度計上的數字當然就不會動了。直到所有的手都解開,物質完全變成液體的瞬間,熱能才會再次把工作轉回讓分子們劇烈運動,溫度也就重新開始往上爬了。
冰塊變成水的時候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剛從冷凍庫拿出來的冰塊,就算加熱,在它完全融化前,溫度都會維持在 0℃ 吧?這就是冰塊的分子正在利用「潛熱」變身成水的過程!
總結
這次的實驗,雖然只是簡單地加熱棕櫚酸,但其中卻隱藏了國中理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理——「狀態變化與潛熱」。
當你看到溫度計數字慢慢爬升的那個瞬間,其實就證明了在肉眼看不見的分子世界裡,熱能在努力工作,讓物質改變狀態。這個發現,絕對會是你體驗理論與現實完美結合的最佳學習經驗!
如果你剛好有機會在家裡做科學專題或自由研究,記得把「從溫水開始!」當作實驗暗號,試著追蹤一下身邊物質的溫度變化吧!我保證,你一定會被科學的奧妙迷住的!
聯絡與合作邀請
讓科學的奧秘與樂趣更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許多可以在家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。歡迎多多搜尋!
・科學筆記的內容已經出書了。詳情請看這裡
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,請看這裡
・各種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課、電視顧問、演出等)請看這裡
・文章更新資訊在X 上發布中!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