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解無線充電器的秘密!原來魔法是「磁力傳輸」

我是科學訓練師 桑子研。我的每一天都是一場實驗。

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充電器,不用插拔充電線真的超方便,但你有沒有想過,這不是很神奇嗎?「明明沒有接線,電力到底怎麼傳輸過去的?」

這技術簡直就像科幻電影。為了找出這條「看不見的電力線」的真面目,我決定買一個無線充電器,然後大膽地把它拆開!結果,裡面出現一個解開這個謎團的重要零件。

我相信你看完一定會拍大腿直呼:「原來是這樣啊!」好了,現在就跟著我一起踏上這趟解開科學之謎的旅程吧!

一窺無線充電器的「心臟」!
這就是我這次挑戰拆解的無線充電器。是那種最常見、放上去就能充電的款式。

首先,我把背面的防滑橡膠墊撕下來……找到了!螺絲頭就在這裡。接下來就是小心翼翼地用螺絲起子把它們卸下。

終於,要打開外殼了。喀擦一聲……!裡面出現的是電路板,以及中央那圈又一圈的銅線。沒錯,就是線圈!這才是讓無線充電魔法成真的主角中的主角。

解謎的線索就在「說明書」裡!
這個線圈究竟是如何傳輸電力的呢?這條線索,竟然就藏在「說明書」的注意事項裡!

在以下情況下可能無法正常充電:

在電視塔、發電廠…等會產生強烈電波或雜訊的場所使用時。充電設備接觸到貼有鋁箔等金屬材質的卡片時。充電設備被金屬製的手機殼包覆時。

サンワサプライ株式会社. (n.d.). ワイヤレス充電器 (700-WLC002) 取扱説明書. 2024年6月12日取得, https://direct.sanwa.co.jp/contents/torisetsu/700-WLC002_m.pdf

從這些注意事項來看,無線充電是利用「電磁」現象,一種非常精密的技術。特別是它很「怕」金屬。這是為什麼呢?

魔法的真面目是「磁力傳球」
無線充電的原理,其實是應用了我們在理化課學過的「電磁感應」現象。這是由著名的科學家法拉第所發現的原理,簡單來說就是:「當磁力的強弱變化時,就會在線圈中產生電流。」

無線充電就是這樣運作的:

傳送端(充電器):當電流通過充電器的線圈時,周圍會產生變化的磁場(也就是磁力)。這個動作就像是「投出一個球」。

接收端(手機):當手機放進這個磁場中,手機內部的線圈就會「接到」這個變化的磁場,透過電磁感應產生電流。這個動作就像是「接住球」。

而這股產生的電流,就會用來給手機的電池充電。這真的就像是充電器和手機之間在玩一場「磁力傳球」遊戲。沒有充電線也能傳輸電力的秘密,就在於這股看不見的磁力。

說明書裡說「金屬手機殼」會影響充電,就是因為金屬會干擾這個磁力傳球。金屬會讓磁場的能量轉變成熱能,導致電力無法順利傳輸到手機上。

原來手機裡也有「夥伴」!
「那,手機裡面也有線圈囉?」沒錯!當然,我的手機很貴,不能隨便拆,但我們可以看看著名的拆解網站「iFixit」的報告。

iFixit. (2019). iPhone 11 Pro Max 分解. 2024年6月12日取得, https://www.ifixit.com/Teardown/iPhone+11+Pro+Max+Teardown/126000

看!手機內部也內建了跟充電器一樣的線圈。這兩個線圈配對成功,無線充電才能順利進行。「手機必須放在充電器中心」的原因,就像是打傳球遊戲,如果位置偏了,就接不到球一樣,這麼一想是不是就懂了呢?

而且這個原理,其實跟我們使用的悠遊卡、一卡通等交通票證完全相同。悠遊卡是利用閘門瞬間發出的能量來傳輸資料,而無線充電則是持續傳輸能量來充電。雖然目的不同,但背後的科學原理是同一個,是不是很有趣呢?

也請務必參考這篇「拆開悠遊卡看看!」的文章。

Suicaの中身、見てみない?科学の魔法「電磁誘導」がスゴい!

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理所當然的便利技術,一旦拆解開來,就會發現裡面充滿了前人的智慧和基本的科學原理。也許在你身邊,也隱藏著這樣「科學的魔法」喔!

聯絡我們・委託合作
讓科學的奧妙與樂趣更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許多在家就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,以及清楚易懂的訣竅。歡迎多多搜尋!
・關於經營者・桑子研,請點擊這裡
・各種合作委託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節目監修・演出等),請點擊這裡
・文章更新資訊在X發布
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