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為什麼會長「毛」?3天就看見的蘿蔔根毛觀察實驗!

我是科普教育家 桑子研,每天都是一場實驗。

一顆顆乾燥的小小種子,看起來就像沉睡的小石頭,但其實它的內部,蘊藏著足以爆發出生命的巨大能量。這次,我們要深入探討國中一年級生物課程「植物的生活與種類」單元中的一個超微觀大戲——小蘿蔔(二十日大根)的「萌芽」。從種子吸水的那一刻起,一場充滿活力的戲劇就開始了!短短幾天內發生的戲劇性變化,簡直就是生命的奧秘。這份觀察紀錄也特別回答了老師們「如果上課要用,到底什麼時候該種?」的疑問,請大家務必享受這段精彩的變化過程!

🌱 第 0 天:實驗開始!按下「休眠」的覺醒開關

5 月 10 日上午 11 點,我們將小蘿蔔種子泡進水裡。植物的種子在乾燥時處於「休眠」狀態,一旦獲得水分,就會啟動生長開關,開始發育。為了做比較,這次我們使用了兩種不同的種子:

  • 左邊:坂田種苗(藍色,有包衣處理)
  • 右邊:大創(棕色,未處理)

📅 第 1 天 上午 7 點 – 只花一天就破殼而出的生命力!

太驚人了!才短短一天,小小的嫩芽就從種子裡探出頭來了!

植物的發芽需要具備**「水、適當的溫度、空氣」**這三個條件,而小蘿蔔(二十日大根)正如其名,生長速度快得嚇人。它們利用儲存在種子裡的養分,瞬間完成了一次「火箭式啟動」。不同品種的種子之間,生長速度有沒有差異呢?我們繼續觀察!

📅 第 2 天 上午 6 點 – 微觀的絨毛「根毛」之謎

幼苗又長高了不少!

這生長力真的讓人讚嘆。兩片子葉(雙葉)的形狀也越來越清晰,更有植物的樣子了。此時我們要關注一個國中自然課常考的重點器官:「根毛」。檢查根部的生長狀況時,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有些幼苗能觀察到根毛,有些卻沒有!

  • 觀察到根毛的:可以看到許多白色、軟綿綿的細毛密密麻麻地生長著。

  • 看不到根毛的:根部表面顯得光光滑滑。

植物為什麼要長出這些細小的毛呢?其實,這是為了**「擴大表面積,以更有效率地吸收水分和溶於水中的養分」**。那麼,這次為什麼會出現差異呢?可能是:

  • 吸水量的微小差別
  • 不同品種的種子生長速度不同
  • 放置環境的微小不均勻

等等。「不完全按照教科書發展」正是自然觀察最有趣的地方,也是通往科學大門的第一步!

📅 第 3 天的真相!所有幼苗都長出根毛了!

隔天我們繼續觀察,所有的幼苗上都確認長出根毛了! 🎉

最終結論是:從小蘿蔔種植到長出根毛,大約需要 3 天的時間。給各位老師們一個建議:如果想讓學生觀察到根毛,最好在課程開始前的 3 天開始泡水,時機最剛好!

🌟 總結:從一顆小種子學習到的巨大科學

🌱 小蘿蔔發芽觀察的發現

  • 只需 1 天就會開始發芽,啟動生命活動開關。
  • 根毛的出現有個體差異,但到第 3 天所有幼苗都能確認長出。
  • 根毛是為了擴大表面積,拼命尋找賴以為生水源的植物智慧。

植物的生長複雜地受到水分、溫度、光照等各種因素影響。透過這次觀察,我們不只是單純地說「它長大了」,更要追問**「為什麼會長出白色的毛?」「為什麼它們的生長會有快有慢?」**這樣才能引導出更深刻的科學理解!

關於諮詢與合作邀約

想讓科學的奧秘和樂趣更貼近生活嗎?我們在這裡分享了許多可以在家進行的有趣科學實驗及其訣竅。歡迎搜尋並閱讀其他的文章!

・關於經營者 桑子研,請點擊這裡

・各種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節目科學顧問/出演等),請點擊這裡 ・文章更新資訊會在X (原 Twitter) 上發布
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