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山灰變寶石?讓課堂超熱鬧的「碗沉降」實驗秘訣
我是科學訓練師 桑子研,我的每一天都是實驗。
一起來尋找沉睡在泥土裡的時光膠囊吧!
「觀察火山灰」總能讓孩子們眼睛為之一亮。但如果只是單純地用顯微鏡看,是無法窺見那些小顆粒裡隱藏的壯麗故事的。或許有些同學會以為火山灰是東西燒過後留下的灰燼,但其實它是一個封存了地球歷史的時光膠囊。想讓這個實驗成功,需要一點小小的魔法,那就是看似簡單卻深奧的**「淘洗」**技術。只要多花這一步工夫,平凡的泥土就能搖身一變,成為能講述數十萬年地球歷史的活教材。
**「淘洗」**是一種在理科實驗中,從沙子或火山灰中篩選出較重礦物(重礦物)的方法。這個名字源自於利用碗狀容器,透過水和比重(密度)的差異來分離物質。
這次,我們將以關東泥炭層和櫻島火山灰為例,分享「淘洗」的訣竅,讓孩子們忍不住驚呼:「老師,這好像寶石!」從中獲得驚奇與學習。
讓理科課變成特別的體驗
「淘洗」是一種實驗方法,它利用水的浮力,從沙子或火山灰中分離出所含的較重礦物(重礦物)。這個名字源自於利用碗狀容器和比重差異來分離物質的過程。
這個實驗不只是單純的觀察。對孩子們來說,它更像是一場尋找**「寶物」**的探險。他們可以親手證實,火山灰不是「燃燒後的灰燼」,每一顆微粒都是遙遠過去火山噴發的證據。
課程準備所需物品
・鹿沼土:由群馬縣赤城山火山噴發後風化形成的火山灰。顏色偏白,具有多孔質(有很多小孔)結構,質地輕盈,排水性良好。
|
・赤玉土:來自栃木縣男體山火山噴發的火山灰。顏色呈紅褐色,稍微重一點,顆粒表面相對光滑。兩種土在園藝店都買得到。
・水
・培養皿
・雙筒實體顯微鏡(約20-40倍)或顯微鏡(40倍)
・鑷子
・小毛筆
・廚房紙巾或衛生紙(用於吸水乾燥)
觀察雲仙普賢岳與櫻島的火山灰
既然已經對沉睡在觀葉植物土壤中的火山感到興奮,接下來就來觀察遠處火山的火山灰吧!這次我們準備了雲仙普賢岳和櫻島的火山灰。
「淘洗」的具體步驟與訣竅
這次我們使用了在園藝店可以買到的關東泥炭層**「鹿沼土」和另外準備的櫻島火山灰**。
在碗裡放入泥土,並加入少量水。
這裡的重點是,用大拇指腹輕輕按壓並搓洗。透過手指的摩擦,可以讓泥土或黏土等細小顆粒與礦物顆粒更容易分離。稍微搓洗後,再加一點水,將上層的懸浮物倒掉。請務必提醒學生,要倒在集水盤裡,以免堵塞水管。重複這個步驟,直到水變清澈為止。
水變清後,將剩餘的礦物倒在廚房紙巾上,再用另一張紙巾輕輕按壓,吸乾水分。
將乾燥後的礦物放在載玻片上,輕輕敲打讓它們攤開。
「淘洗」成功與失敗的關鍵
如果淘洗得不夠充分…
泥土仍然殘留,礦物看起來就不夠清晰。
如果淘洗得很好…
就能像這樣,清楚地觀察到五顏六色的礦物。
在關東泥炭層中,可以看到中央是斜長石,左側是石英。
從櫻島火山灰學到的地質學故事
櫻島火山灰的礦物比關東泥炭層的更為清晰,是其一大特點。
可以觀察到透明、黃色、棕色、黑色…等多種顏色和形狀的礦物。
這些礦物是岩漿冷卻凝固過程中形成的結晶。它們的顏色、形狀和硬度差異,取決於岩漿的成分和冷卻速度。例如,黑色的**有色礦物(如角閃石、輝石)富含鐵和鎂,而白色的無色礦物(如石英、斜長石)**則富含二氧化矽。
觀察後的發現
左邊是雲仙普賢岳,右邊是櫻島的火山灰。雲仙普賢岳的火山灰顏色偏白,而櫻島的則偏黑。這種顏色差異顯示了它們的岩漿成分和噴發方式不同。
透過展示不同地區火山灰的差異,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。你也可以在展示實物的同時,引入**「有色礦物」和「無色礦物」**等專有名詞。從火山灰的顏色和顆粒形狀,還可以延伸討論到噴發的類型(是爆發式噴發,還是黏性較強的岩漿等)。
使用實體顯微鏡進行觀察,這在地質學領域中並不常見,是培養學生**「理科是用眼睛看的學問」**這種感覺的絕佳機會。這實驗只需要簡單的準備,請務必給科學教室裡的雙筒實體顯微鏡一個上場的機會吧!
聯繫與合作
想更貼近科學的奧秘和樂趣嗎?這裡彙集了在家就能輕鬆進行的有趣科學實驗和相關技巧,歡迎多多搜尋!
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,請點擊這裡。
・各式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課程、電視節目監製、演出等),請點擊這裡。
・文章更新訊息在X上同步發布!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