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味苔類大變身!近距離觀察錢蘚的『雄與雌』以及彈跳孢子
我是科學教育訓練師 桑子研。每一天都是實驗課。
你有忽略過嗎?腳邊的微小森林——錢蘚的世界
平時,你是否曾留意過路邊或校園角落那些不起眼的綠色「苔蘚」呢?事實上,苔蘚植物就像是活化石,記錄著植物從海洋登上陸地的漫長歷史。
在上生物課講解植物生殖時,苔蘚植物絕對是一個超有趣的觀察對象。這次我們就用在校園裡找到的「錢蘚」,來觀察雄株和雌株之間巨大的差異,以及肩負著傳宗接代任務的「孢子」!透過顯微鏡看到的微觀世界,保證會讓學生們驚呼連連、目不轉睛!

來採集錢蘚吧!為什麼它特愛潮濕的地方?
錢蘚喜歡潮濕的環境,常常在校園裡靠近水源或陰涼的地面上自然生長。為什麼非潮濕不可呢?那是因為苔蘚植物還沒有發達的「維管束」(輸送水分的通道),必須直接從身體表面吸收水分。而且,後面也會提到,它們的「受精」過程也少不了水。
這次我們用小鏟子小心翼翼地進行採集。採集時,最好連同像根一樣的部分(假根)一起挖起來,並用濕紙巾包好,以防止乾燥。
一看就知道!雄株和雌株外型大不同
仔細觀察一下採集到的錢蘚吧。其實錢蘚跟人類一樣,有「雄性」和「雌性」之分。而且牠們的外型差異大到會讓人嚇一跳!
- 雄株(Male Plant):在扁平葉狀體(Thallus)的頂端,有一個像是邊緣有圍起來的盤子,又或者像是一塊漢堡排的扁平突起。精子就是在這邊製造出來的。

- 雌株(Female Plant):有一個像椰子樹,又或者像一把破掉的傘的突起(帶有手指般的裂痕)。卵細胞就在突起的下方等待,之後會在這裡形成孢子。
外型是不是差很大呢?錢蘚就是這樣,雄株和雌株有著可以明確區分的特徵。 為什麼會長成這樣呢? 在下雨天,當雨滴打在雄株的盤子上時,精子會藉由衝擊力彈射出去,在水中游向雌株。那個扁平的盤子,被認為是利用雨滴的力量來噴射精子的「發射台」。只要帶著這樣的想像來進行比較觀察,學生們就會更感興趣!
傳宗接代的重要命脈「孢子」,以及讓它飛出去的彈簧「彈絲」
雌株那像傘一樣的突起下方,黃色毛絨絨的部分就是孢子囊。我們用鑷子輕輕敲打這個部分,取出孢子來用顯微鏡觀察。你會發現植物的巧思全都濃縮在這裡了!
觀察方法
準備材料
- 錢蘚(成熟的雌株)
- 鑷子
- 載玻片、蓋玻片
- 顯微鏡(建議400倍)
步驟
- 取出孢子
- 用鑷子夾住雌株上長有孢子的黃色棉絮狀部分,在載玻片上輕輕敲打或撥開。


-
- 讓孢子落在載玻片上。
- 製作玻片標本
- 滴一滴水,再輕輕蓋上蓋玻片。
- 用顯微鏡觀察
- 首先用低倍鏡對焦,然後用目鏡10倍 × 物鏡40倍(400倍)觀察細節。

我們用目鏡10倍×物鏡40倍,共400倍進行了觀察。

觀察結果:和孢子一起出現的「線狀物」到底是什麼?
透過顯微鏡,可以看到無數細小的圓形顆粒,這就是孢子。而在孢子之間,如果用更高的倍率觀察,有時會看到像一根長長的、扭曲的線狀物。這就是被稱為**彈絲(Elaters)**的組織。其實,它扮演著像「彈簧」一樣的角色,會隨著濕度的變化而伸展或收縮。當環境乾燥時,這個彈簧就會彈開,藉由這股力量將孢子彈射到遠處。這真是動不了的植物為了擴大棲息地,所演化出的精妙物理機制!

感受腳下這片微小的「大自然」
透過觀察錢蘚,我們可以學到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樣性,以及適應環境的巧妙機制。苔蘚常常被說「好噁心」,但一旦用顯微鏡看到它精巧的結構,學生的眼神都會為之一亮。親手採集並放大觀察的體驗,絕對能將教科書上的知識轉化為「活生生的知識」。
關於聯絡與委託
讓科學的奧秘與樂趣更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在家就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。歡迎多多搜尋喔! ・關於經營者 桑子研,請參考這裡 ・各類委託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節目監修/出演等),請參考這裡 ・文章更新資訊會在X上發布!
「科學實驗點子頻道」正在發布實驗影片喔!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