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梯小姐說了算?「有效數字」是科學家判斷測量結果信不信得過的潛規則!
我是科普教育家桑子研,每天都是一場實驗。
用計算機算除法,螢幕上跑出了「7.14285714…」一長串數字。如果是在考試的答案卷上,你到底該寫到小數點後第幾位才對呢?在數學課,老師會給你明確的指示,像是「請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第二位」,但進入科學的世界,這個位數得要你自己來決定!
而這個「位數」,正是支撐科學可信度的重要關鍵,我們稱它為**「有效數字」(Significant Figures)**。
「為什麼一定要是這個位數?」「計算到一半可以先四捨五入嗎?」這些疑問,就是你踏入科學殿堂的第一步。有效數字不只是一條麻煩的規定,它是科學家用來表達「我們測量出來的數值到底有多可靠」的世界共通「語言」,也可以說是科學界裡的**「潛規則」或「基本禮儀」**。
這次,我們就來介紹一個能讓你「動手做」的實驗,親身體驗這個有點難親近的有效數字,它背後真正的含義。我們會用到游標卡尺、電子天平,以及測量密度用的金屬砝碼(鋁、鐵、銅)。透過探索金屬身分的科學推理遊戲,一起來窺探隱藏在數字背後,那深奧的科學世界吧!
測量工具透露的「可信賴數字」界線
這次實驗的任務是:測量鋁、鐵、銅三種金屬砝碼的密度,然後找出它們各自的真實身分。首先,我們要先仔細「聽」聽每個測量工具所發出的「聲音」。
實驗準備的「傢伙」們
・游標卡尺
・電子天平
・測量密度用的金屬砝碼(鋁、鐵、銅)
・計算機
・紀錄用紙
這次的主角:測量密度用的砝碼。外觀看起來很像,但它們的真實身分是…?
實驗步驟:游標卡尺和電子天平,該怎麼用才到位!
一開始,我們要測量砝碼的「體積」和「質量」。我們會用到游標卡尺和電子天平。但你知道嗎?這兩個工具,它們呈現給我們的數字世界的**「解析度」**是完全不同的。
用游標卡尺,連公釐(mm)的十分之一都能測出來,進入超精準的世界!
舉例來說,用游標卡尺測量圓柱體的直徑和高度,你可以讀到像「30.3 mm」這樣的數字,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(0.1 mm)。這就是三個有效數字。而用電子天平測量質量時,有時候會顯示到「60.03 g」,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(0.01 g)。這就是四個有效數字。不同的測量工具,它們「敢保證」的精確位數不一樣。這個差異,就是我們思考有效數字的起點。
歡迎來到計算的迷宮!跟 π 大戰一場,然後決定答案的位數
從這裡開始,就要動腦筋囉!拿出你的計算機,來挑戰數字的奧秘吧。
重頭戲來了!我們要用測量到的數值,計算出密度(質量 ÷ 體積)。但這裡埋伏著許多思考陷阱。
・把直徑除以 2 算半徑時,有效數字的位數會怎麼變?
・圓周率 π 到底該用「3.14」?還是要照著計算機上的一長串「3.141592…」來用?
・最後把質量除以體積時,答案的有效數字應該是幾位才對?
要直接告訴你「唯一正解」當然很簡單。但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,**思考「為什麼會這樣」的過程才是最寶貴的財富。其實,計算結果的可信度,會被所有用到的測量數值中,可信度最低的那一個(也就是有效數字位數最少的那個)**給「拖下水」。
舉例來說,用三位有效數字的長度和四位有效數字的質量計算出來的密度,按照科學界的「潛規則」,就必須用三位有效數字來回答。不管你質量測得再精確,只要長度的測量精準度不高,就會決定了整體結果的可信度。經歷這個摸索的過程,才能讓你從根本上理解「為什麼需要有效數字」。
跳脫「潛規則」,領悟科學家的眼界
這個實驗絕對不只是單純的計算練習。
・你將會知道測量是有極限的,以及用數字來表達這個極限的重要性。
・你會學會用邏輯來判斷,在計算過程中,哪些數值才是真正「可信賴」的。
・你也能像古希臘的阿基米德解開皇冠之謎一樣,掌握物質固有的性質——「密度」這個強大的科學武器。
**科學,是解開大自然這個巨大謎團的學問。**而測量值,就是大自然傳來的「訊息」。有效數字這個「潛規則」,就是我們正確、誠實地解讀這些訊息的規範。我最希望的是,能透過這個實驗,讓學生們觸摸到隱藏在數字背後、屬於科學家的思維模式。
聯絡我們、提出合作邀請
想讓科學的奧妙和樂趣更貼近生活嗎?這裡集結了許多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小實驗和技巧,都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整理好了!歡迎大家多搜尋看看!
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,請點擊這裡
・各種合作邀請(寫稿、演講、實驗課、電視節目指導或演出等),請點擊這裡
・文章更新資訊都在X 上發布喔!
「科學的點子頻道」有實驗影片可以看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