喚起感動!讓洋蔥細胞觀察變得120%有趣的教師指南
我是科學訓練師桑子研。每一天都是實驗日。
在中學二年級的理科課中,觀察洋蔥細胞可說是經典實驗。但是,你是否也曾煩惱,該如何做才能不只照著課本操作,還能激發學生的「為什麼?」與「太厲害了!」呢?在這篇文章中,我將介紹一些在課本操作步驟中加入巧思,以及引發感動的「科學小撇步」。讓我們一起來創造能激發孩子探究精神的課程吧!
所需器材與準備重點
洋蔥、兩片載玻片、兩片蓋玻片、顯微鏡、鑷子、染色液(醋酸洋紅)、滴管、美工刀。
準備的器材很簡單,但感動的訣竅其實就藏在其中。特別重要的是,要準備新鮮的洋蔥。去超市就能輕鬆買到,這點很棒。
※ 照片裡沒有鑷子,請見諒。
剝下表皮的「魔法儀式」
將洋蔥切成八等份,剝下鱗莖,再對半切開。然後,用美工刀在洋蔥背面劃出約 5 毫米的方形切口。
這道美工刀切口,是讓薄皮(表皮)能順利剝下的重要技巧。也可以讓學生一邊調整切口深度,一邊嘗試,這也會是很好的經驗。
沿著切口,用鑷子剝下表皮。這時,不妨問問學生:「為什麼洋蔥的皮會這麼薄呢?」 其實這層薄皮有保護洋蔥水分的作用。這是個讓學生感受植物身體構造與功能之間連結的絕佳機會。
將剝下的表皮放到載玻片上,每人製作兩片。**「將表皮以原來生長的方向放回載玻片上」**這個小細節,是能更清楚觀察的秘訣。
將載玻片上的一片表皮用滴管滴上水,另一片滴上醋酸洋紅,浸泡約 3 分鐘。
此時,可以問學生:「為什麼要製作兩片呢?」 一片是作為對照組的「原樣」,另一片則是「染色」。只要說明這是為了更清楚觀察細胞構造的巧思,實驗的目的就會更加明確。
用顯微鏡窺探「細胞世界」
蓋上蓋玻片時,要盡量避免產生氣泡。如果不小心產生氣泡,可以用鑷子輕輕按壓將氣泡趕出去。
接下來就是萬眾矚目的顯微鏡觀察了。從目鏡 10 倍 × 物鏡 4 倍(40 倍)開始,然後逐步增加倍率至 100 倍、400 倍。要特別指導學生,在對焦時,為了避免物鏡撞到載玻片,要從側面觀察調整。
將倍率放大到 400 倍後,學生將會第一次看到肉眼看不見的**「微觀世界」**。這份感動是培養他們對理科興趣的重要契機。透過描繪草圖,讓他們仔細觀察細胞的形狀和特徵。
令人驚嘆的對比觀察:水與醋酸洋紅的差異
這次實驗的精髓,就是比較浸泡在水中的標本與醋酸洋紅染色的標本。
水中的標本
40 倍(目鏡 10 倍、物鏡 4 倍)
100 倍(目鏡 10 倍、物鏡 10 倍)
400 倍(目鏡 10 倍、物鏡 40 倍)
在水中的細胞,雖然勉強能看到細胞壁和細胞質的輪廓,但細胞中心的細胞核幾乎看不見,通常模糊得像個幽靈。
醋酸洋紅染色的標本
40 倍
100 倍
400 倍
另一方面,使用醋酸洋紅的標本,細胞中的小顆粒會清晰地呈現紅色。這就是細胞核。請試著問問學生:「你們現在看到什麼了?」讓「看不見的東西變得看得見」的那個瞬間,就是科學本身的樂趣所在。
每個人的感動都不盡相同。希望這次的內容能為您帶來一些靈感,幫助您設計出讓學生「大受感動」的課程。
關於諮詢與合作邀約
讓科學的奧祕與樂趣更加貼近生活!我們整理了許多在家就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相關技巧,歡迎多多搜尋!
・關於經營者桑子研,請點選這裡
・各種合作邀約(寫作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節目監修與演出等),請點選這裡
・文章更新資訊會在X上發布!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