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剖秋刀魚,直擊生命的真實!還能遇見海獸胃線蟲(Anisakis)!
我是科學訓練師桑子研。每天都是一場實驗。
解剖魚類,真的很有趣。不過,在課堂上操作起來,是不是覺得門檻很高呢?
這次,我參考了這個教學案例,試著來解剖秋刀魚看看。本來是計畫解剖竹筴魚的,但家裡附近的超市只有賣處理好的,只好放棄。正值秋天盛產,秋刀魚也比較好買,就決定改選它了。
秋刀魚身體細長,內部構造清楚可見,非常適合國中生觀察。而且價格相對便宜,這也是一大優點。在這篇文章裡,我會介紹秋刀魚解剖的步驟、觀察重點,以及學生的反應等等,深入探討這類實作對科學教育能帶來什麼樣的學習效果。
■準備材料
• 新鮮秋刀魚(建議一人一條)
• 解剖用剪刀
• 鑷子
• 解剖盤(托盤也可替代)
• 塑膠手套
• 報紙(墊在下面)
• 垃圾袋(處理內臟和殘骸用)
■解剖步驟與觀察重點
從外部觀察開始
首先,探頭看看魚鰓內部,確認與口腔相連的構造。
張開魚嘴,掌握消化道入口的位置關係。
從肛門開始切開
將解剖剪刀從肛門伸入,沿著直線剪到魚鰓附近。然後,從肛門往背部方向繼續剪開,讓魚身打開。
將魚身像托盤一樣攤開
將魚肉從魚骨上剝離,像攤開一樣。內臟的位置會變得一清二楚。
4. 觀察魚鰓與發現心臟
打開魚鰓蓋的上部,就能清楚觀察內部構造。魚鰓右下方,有個黑黑的三角形物體,那就是心臟。
我打開了魚嘴。
取出內臟
從肛門放入剪刀,
剪到魚鰓處。
接著,再從肛門處向上剪開,然後直角轉彎,一路剪到魚鰓。
咔嚓咔嚓
剪完之後,把魚肉像托盤一樣剝開。
只將魚鰓蓋上部取下,就可以清楚看見魚鰓的構造了。
詳細觀察魚鰓
魚鰓的褶皺,簡直就像牙刷的刷毛尖端。這讓學生能從視覺上了解魚如何高效地從水中吸收氧氣。
解剖心臟
取出的心臟也要好好觀察。從大小、顏色、形狀,都能親身感受生物心臟的基本構造。魚鰓右側看到的那個三角形東西,就是心臟。
就是這個黑黑的物體。
接下來,把剪刀從魚鰓根部伸入,一口氣將內臟整個取出。具體怎麼做,可以看看上面的PDF檔。
把魚鰓部分剪開看看,魚鰓的構造就很清楚了。就像牙刷的刷毛尖端一樣。
心臟也剪下來了。
■驚人的發現:活生生的海獸胃線蟲!
太意外了,這次的秋刀魚裡竟然有兩隻海獸胃線蟲!而且還是活的。學生們都驚聲尖叫。「原來這就是食物中毒的元兇啊…!」大家感觸都很深。
事實上,我的同事就曾不小心吃到鮪魚裡的海獸胃線蟲,結果被送急診。這次的經驗,不僅讓我們學習“生命的奧秘”,也加深了對食品安全的意識。
■總結
不只是在教科書上看看而已,親手實際觀察生物的構造,這種體驗帶來的衝擊果然非同小可。而且,秋刀魚價格便宜又容易操作,非常適合在課堂上教學。
雖然需要一點勇氣,但只要做好安全管理和準備,這絕對會是一場讓學生印象深刻的實作學習。 大家也來挑戰看看吧!
關於諮詢與委託
讓科學的奧妙與樂趣更貼近生活!這裡集結了在家也能做的有趣科學實驗和訣竅,歡迎多搜尋參考!
・關於經營者・桑子研,請點選這裡
・各種委託(撰稿、演講、實驗教室、電視監製、演出等),請點選這裡
・文章更新資訊在X上發布中!
科學點子頻道正在發布實驗影片!